生活中總有一些無法避免的小時刻,
讓你覺得真心不被珍惜,付出未受重視。

學期末的專題發表會上,我見到前排座位同學的皮夾滑落,連忙心急地撿起遞上:「同學你錢包掉了!」原以為對方最少會露出一個感謝的神情,我萬萬沒想到的是,他正眼也沒望向我一眼,伸手拿了錢包就撇過頭去。
生活常常這般讓人困惑。
自詡相信著人性本善的我們,總覺得待人還是要和顏悅色、得饒人處更要饒人。但偏偏,日常的偶發事件總讓人滿腹委屈,懷疑自己是不是人太好、心太軟。
學業上,替夥伴完成了大部分的報告,分組表上還貼心地為他留了顏面,但對方卻視為理所當然;
感情上,記得對方大小習慣,知道他的特調咖啡只喝去冰微糖,但他還是忘了每晚十點約好的通話;
職場上,為主管打理每分小細節,勞心費力地做了非份內的工作,但在報告會上功勞卻不居於你。
所以,書上告訴我們,善良要有點鋒芒,不是一再退讓。家中長輩也再三告誡,在外頭要保護自己,好意不該是輕易釋出的贈品。
「你喔,就是太善良了。」姐妹常拍著我的額頭說。
有時經歷了一天的疲憊回到租屋處,靜靜地沈澱完畢一天大小事,想起那些委屈的、不悅的、受傷的,不禁問自己:「如果我對這個世界關心的少一些,對別人的懇求同情的少一些,是否就不會這般疑惑與不解?」
然而,一旦背棄了自己喜歡的樣子,戴上面具,那個不再溫暖,凡事只為自己利益著想的大人,不是我所想成為的,更不是我的家庭從小培育我的價值觀該具備的。
那該怎麼做才能繼續善待這世界,也同時善待自己多愁善感的心呢?
朋友 A 是一項偏鄉教育計畫的發起人,每年她都號召民眾捐出二手書,彙整成冊後送往偏鄉學校。隨著計劃擴展的越來越大,她的生活步調也漸趨緊湊忙碌。
那天與許久未見的她相聚首,只見眼前的她清瘦不少、舉手投足散發著滿滿自信與魅力。當我們更新起彼此近況,沒想到她卻微笑著說:「我分手了。」
一次從偏鄉回台北的夜晚,她發現五年來無私奉獻著的男友劈腿,曾經幻想要聯手打造的偏鄉送書計畫幻化為影。
「分手這麼久了,但妳的計畫卻越做越好。為什麼?」
只見她幽幽地回應我:
“When you forgive, you release.”
「生活不會永遠盡如人意,就像我也遇過孩子指著我的鼻子大罵,『你送來的書爛死了我一點都不想看!』那你要原諒那個小孩嗎?當然要。因為當妳一直把那句話放在心上,就好像當妳一直困在早已付諸流水的感情,妳就再也前進不了,也離自己喜歡的樣子越來越遠了。」
仔細思索她的話,我終於明白,對於生活中的一切,我們還是該盡心盡力,而做出善舉又能全身而退的秘訣在於,不要把所有情緒往心裡去。
原諒就是一種釋放,而釋放就是一種成長。
面對那些讓你盡了心,卻又受了傷的日常,有兩個小步驟可以遵循:
- Rise above it 抽離情境
當你替組員做完報告、為另一半寫好卡片、幫主管整理好會議記錄,那就好了,就別再多想了。別去祈求與奢望對方應該要給你同等的回應,因為世界上每個人表達情緒與感激的方式本來就大不相同。你把自己做到最好,就是對自己的心全然的負責了。
- Get over it 克服情緒
好心地做了善舉,得不到對方的回應聽起來還行,那倘若對方卻回來反將你一軍呢?除了讓自己抽離情境,你還要克服內心矛盾的情緒。也就是說,你要練就不去在意、能自我修煉的本領。一但你學會克服這種矛盾的情緒,成長的就是你,而你的成長也將帶領你,將下一次的任務執行得更有意義。
若你自詡是個溫柔的人,那就繼續溫柔著吧,千萬別愧對上天賦予你的優點,因為世界上需要你這樣的暖流;但千萬記得,善待世界之時,若好巧不巧地遇到惡勢力來襲,要懂的原諒、懂的釋放。
祝福我們,莫忘溫柔的本質,莫棄助人的快樂,持續定速的成長,持續美麗地綻放 ❤
文字裡充滿溫暖與療癒,細細讀完這篇文章後,似乎更知道怎麼放過自己了:)
讚Liked by 1 person
rise above then get over 🙂
讚讚
妳真的好善良嗚嗚嗚,我就是會記仇ㄉ小人⋯這樣聽起來就是沒辦法釋放的一種表徵⋯
讚Liked by 1 person
與其說是記仇,其實也許妳是更懂得保護自己,將善意發揮在更對的地方 ❤
讚讚
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。
讚讚
需要正能量時,又來看看妳的文章。
讚Liked by 1 person
不好意思,又感覺有點累了,再來讀一讀
讚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