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當記者不是比老師累很多嗎?會後悔嗎?」
22歲那年,我從高中實習老師的講台,臨陣脫逃,帶著堅定到父母都會怕的決心,從教育界轉戰新聞圈。這篇文章想送給懷抱記者主播夢的夢想家,也想和轉換跑道的工作者互相砥礪。

2020年2月10日,新冠病毒疫情剛在歐洲蔓延,台灣已經嗅得到一點風雲變色,前一天,我剛和家人從巴塞隆納結束自助旅行,沒和大家一起回台中老家,直接從凌晨的桃園機場,殺回小小的台北租屋處。
「妳一定要把人生搞成這樣活得這麼趕嗎?時差都不用調?有必要為了一個實習?」我還記得我媽雷一般的狂念。事實證明,我這種連時差都不用調的拼命三娘,真的很適合活在每天都在衝刺的電視新聞業。
當時的我,覺得有太多重要的事情得做,再不開始,我就會被爸媽抓回家,逼著繼續埋頭讀書考正式老師。那段時光,我一邊在台大新聞所當碩士生(我在2020年底推甄考上,選擇在隔年下學期提早修課),一邊到電視台實習(我很厚臉皮,當年新聞台經理碰巧在研究所兼課,我根本不認識老師,就寫了email,拜託老師讓我去實習,天使老師居然回我信,幫我安排實習工作)。之所以決定邊唸書邊工作,是因為我覺得,23歲才轉換跑道,大學生涯沒半點新聞實務經驗,我很怕成功不了,所以想用最快的方式補足。
轉行很難嗎?條條大路離不開「新聞」。
我從小比演說比賽長大,知道自己喜歡、也擅於說故事,加上超愛四處趴趴走,也愛打扮愛漂亮,小時候就覺得如果可以當一個超專業又超美麗的新聞主播,到很多厲害的地方採訪、在很酷的攝影棚播報,會是一件多美好的事。國中起,就會常常看著電視上的主播,想像著好想變成她們,智慧美麗兼具,不曉得有沒有女孩子也跟曾經的我一樣。
所以,國高中的我,一心把政大新聞系當第一志願,但學測太緊張,成績比任何一次模擬考都還低,雖然有擠進政大新聞的第一關面試、但無奈加權後學測成績真的太爛,我還是被刷掉,當年66級分的我,最後在爸爸苦心翻閱大學科系那本書後,選擇了也不虧待我的分數的科系,到臺師大就讀公領系(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),全台培育最多優秀公民老師的地方。在公領系,我一邊唸教育,也一邊學媒體識讀,四年下來仍然覺得自己的志向在新聞,繞回原點。

主動、禮貌、謙卑,對菜鳥記者來說很重要。
縱然大學畢業,學了很多教育學、社會學、也當過校園記者,但當真的進到電視台我才發現,菜鳥實習生,就是菜到覺得自己很笨、是全世界的負擔。就算你想學,也沒人有空鳥你,因為大家真的都太忙了。
8:30準時到華視大門口報到的我,根本就被編輯台主任遺忘,乾等到快9:00我才主動打電話給他。記得哥當時一把我領進門,碰巧一位資深社會大姐大要出門採訪,就把我交給眼神超犀利的姐,把我帶上採訪車。後來這成了我接下來一兩個月的日常,只要研究所沒課,我就來華視,跟著大哥大姐出去跑新聞,幫忙拿器材、開車門、在新聞現場多做筆記、多發問,盡量不要讓每天跟時間賽跑的記者大哥大姐,覺得帶我出門是麻煩。

- 實習生:沒有錢,因為你什麼都不會,進到裡頭學習已經要很感恩,電視台像戰場大家都在趕趕趕,所以不要再添麻煩,準時、多幫忙很重要。
- 工讀生:領基本時薪,這時候已經會一些簡單採訪技巧,但大部分還不夠資格出去拿麥克風跑新聞,基本上在電視台裡支援簡單的帶子、平常幫內部忙送稿件、除了一些文書工作,已經可以接觸到新聞工作。
- 約聘記者:少部分電視台才有的職務,出現在公司無法擴編請正職但又缺人,領的是承攬人員,像是外送員一樣的月薪,但沒有勞健保,但本質上已經是一般記者,可以獨立採訪作業。
- 正式記者:勞基法上合法的職員,在電視台裡有一條自己專訪負責的線(社會、黨政、醫療、教育、娛樂等)。
從實習生、工讀生、承攬記者,最後成為華視新聞的正式記者,我花了9個月的時間,在23歲的尾巴,成為生活組記者,主跑教育和醫療。

在這條路上,有很多和我一樣的菜鳥打退堂鼓,大部分都是被電視台生態嚇到,覺得前輩都很兇(長官咆哮稿子怎麼還沒好、編輯台大吼帶子怎麼還沒到要開播了、攝影狂問畫面文字對不上他要怎麼剪)、另方面覺得生活沒品質(大家都在吃飯的午晚餐時間,是記者最忙最瘋狂的時刻,因為要把最新消息呈現給準備開電視吃飯的大家),所以我個人覺得,要進這一行,熱愛新聞很重要,不然真的會覺得很痛苦。
但當你一步一步地努力,很多機會自然會出現。
剛當工讀生的某一天,新聞室照常哄哄鬧鬧,長官轉頭說:「婷育!妳學姊忙不過來,去幫她唸稿子。」那是我的聲音,第一次出現在新聞上,娃娃音超重,每個字我都覺得自己聽起來都在發抖,但畢竟是第一次我的聲音上了電視,還是有夠興奮地傳訊息告訴我媽,一定要看喔!
但是那晚新聞播出後,我收到長官傳來訊息,「婷育,妳聲音太可愛沒權威感,需要再練,暫時先別過音了。」我很難過、超級難過,但哭完後我更多的感覺是不服輸,一位很疼我的長官看我很努力,還幫我介紹了矯正發聲的專業老師,當時沒賺什麼錢,一個小時1000元上課費也給它花下去,為了當上正式記者,我就是在所不惜。
那段時間,我每天下班後都留在剪接室,瘋狂練習寫稿子、念稿子。每天我就看前輩跑什麼新聞,自己練習寫一次,再請長官幫我對比看看,自己哪裡有不足,修正完稿子,就開始練發音,學習從腹腔發聲,每個音調,每個語氣,一切的一切,從模仿開始。
幾個月後,我比較穩定了,就開始出門去跑簡單的新聞,從比較好入手的藝文、社會,一路到教育醫療線,我穿梭在幾乎每一場新冠疫情的風暴當中,真真實實地與病毒搏鬥,哪疫情擴散,就衝到哪報導。

新聞為了要「新」,所以永遠在跟時間比賽。
吃飯時間異於常人,一般人的午餐,是記者忙著交出午間新聞的時候:一般人的颱風假,是記者加倍加班呈現最新消息的時候。我承認進到這個行業來,從記者到主播,身體健康真的沒過去當老師那樣穩定,身心也常常因為社會的現實而感到疲憊,但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,每一天,都有全新的任務在迎接你。
電視台與電視台間,無時無刻也在競爭,誰的消息比較快,所以在這一行裡,人脈重要、保護自己也重要。我很慶幸自己步伐踏得穩妥,大概也歸於自己很認真埋頭一路衝,路途中也遇到幾位好友性格相仿,在記者路上,互相作伴,後來也繼續陪伴彼此一路成為新聞主播。
2021年初,我通過公司舉辦的主播甄試,在不用跑新聞的休假日,會來公司幫忙播新聞,後來也參加公司舉辦的台語主播比賽,獲得了第三名,那是我熟悉播報舞台的一段時期,新聞播報是分秒不差的live播送,更是任何錯都不能出,靠著對新聞的堅定,後來壹電視看到我在華視的表現,2021年夏天,我到了壹電視成為專任主播。


不管日後是否熬到了老鳥,別忘了現在的「初心」,別忘了現在求真求好的態度。
寫下這篇文章,是想提供在記者圈外頭徘徊的朋友們一些想法,這是我的心路歷程,入行得算晚,但靠著從小的努力以及對新聞的喜歡,即便走得辛苦,但並不至於太崎嶇太蜿蜒。我一直秉持我的教授告訴我的,一位記者的職責,是挖掘客觀「真實」,透過報導「助人」。
也許你聽過很多電視台圈黑暗的一面,但哪個行業沒有辛苦的地方?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,好好努力,是父母一路上給予我的忠告,無愧本心。
從老師到記者再到主播,這趟旅程我還在走著,沿途有山有平原、有晴天有風雨,一起共勉、一起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