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到九年前的師大校園,一直以為失去創造力的文字,居然在博士班找回來了。
當上專任主播,將滿兩年,我在每天化繁為簡的稿頭中,把複雜的新聞事件彙整成30秒,甚至更短的內容,說給大家聽。但在濃縮新聞語句的同時,一天一天,我好像也一點一點,失去我對文字的創造力。每當試圖想提筆,總是刪刪再減減,越寫越少。
2022年底,我明明剛從台大新聞所畢業不久,卻一直覺得自己少了些什麼,失去對微小事物的悸動、不再捕捉街頭巷尾的美好瞬間,幾度回到校園演講,對於教育圈裡熟悉的小小成長、大大笑聲,想念不已,所以報考了大學母校,台師大的博士班,選定社會教育,想把我的教育根、新聞魂,一塊兒找回來。認真地準備,幸運地考上,申請了提早入學,所以我在2023的春天,利用每週一天的休假日,我回到安靜的古亭,重拾學生身份,成為一位博士班學生。
開學修的第一門課是『成人創造力發展研究』,稍早下課後的我,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問題了,因為我發現,上述說的這些複雜性,我的感性流失、我的疲於奔命,原來都是可以被接受的。
- 高度創造力的人,敢於探索內心深處,了解自我的黑暗與混亂。
- 高度創造力的人,對自己的內在生命開放,和自己比較親密。
- 高度創造力的人,不管好壞,都對人生全貌感到好奇。
心理學家是這樣解釋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的。也就是說,矛盾與無秩序都是好的,對雜亂的忍受度越高,不管是環境或是規章的亂,都是很棒的。因為高創造力的人,本身每個人都是『群體』,和一般人不一樣的地方,就是他們的『複雜性』。
就在今天的課裡,我和兩年來,混亂的那個內在小孩和解了,原來混亂的他是可愛的,一切都是我在自我覺察,過去這段時間走的是汲汲營營的電視新聞路,但更早之前,我的教育基底,那個慢慢、漫漫的自己,也沒有不見,只是在內心深處等待重啟。

你的心中,終究有光。
創造的力量,一直在閃閃發亮。
回到課堂裡,我才發現原來不只是我,大家有著『多』重身份。有位同學自我介紹時,說自己是三個孩子的爸了,過去做的是專利工作,現在已經退休,不想讓大腦停擺,博班沒考上,所以甘願回來念碩班,累積雙碩士,他上課的時候,總是樂於舉手發言、滔滔不絕,除了他的白髮與臉上紋路,我真的不相信65歲還能如此硬朗好學,聽到他一週就修了16學分的課,讓我倒抽一口氣。(我才修了6學分就覺得苟延殘喘!)
還有好多的母親,都是我的同學,團體作業一起合作的翩翩女子,課後說要趕去接幼兒園大班的兒子;對向桌坐著一位媽媽,說自己已經當了20年的家庭主婦,還有同學跟我一樣,也是上班族,利用公務人員公假來進修……
每次走出舒適圈,就會發現,自己不是最困惑的那一位,也不是最辛苦的那一個。我們自認被現實中的種種難題扼殺了想像力,所以失去了創造力,把沒有靈感、提不起勁,怪罪給超長的工時、疲憊的身心,但殊不知,是我們忘了自我覺察,是我們忘了,混亂中其實越發有光。

紫藤攀
花兒綻
再忙也要抬頭看
簷外白雲朵朵燦
多重身份串連的我們,一起繼續向前!